大慶日報11月26日訊:
雖經歷兩次洪水,但平均畝產依然高達1100多斤
本報訊(記者 徐衛)日前,在延安市南泥灣北大荒水稻示范區的水田地里,由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培育的“墾粳8號”,雖經歷兩次洪水,但經過測產,平均畝產依然高達567公斤。
據悉,南泥灣地區土壤屬于鹽堿地,pH值8.0-8.5,雖有種植水稻的傳統,但由于生產方式落后、品種較為傳統,原有的7000多畝水稻曾一度銳減到300多畝。為將北大荒先進種植技術、科學管理模式、優質水稻品種輸送到南泥灣,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2019年開始在南泥灣開展水稻示范,八一農大培育的“墾粳8號”被選為優質示范種植品種在南泥灣種植。
據了解,“墾粳8號”在示范區內種植近20畝地,經過3年的種植,“墾粳8號”從眾多品種中脫穎而出,表現出了強耐鹽堿、抗早衰、豐產的特性。前兩年畝產達600公斤,得到當地農技推廣人員的認可。今年,水稻示范區經歷了春秋季節兩次洪水,“墾粳8號”依然豐產。
記者了解到,“墾粳8號”是由八一農大水稻中心副教授李紅宇育成,是該校育成的第一個省審水稻品種,也是產量、品質、耐瘠耐鹽堿性等綜合表現優良的品種。2019年曾在第二屆中國·黑龍江國際大米節品評品鑒活動中獲得“優秀入圍”獎,全國優質粳稻食味品評三等獎。